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最终仅有十位将领被授予大将军衔。然而在最初拟定授衔方案时,曾有过十五大将的提议。考虑到元帅军衔仅授予十人,当时不少意见认为大将人数应当适当增加。但经过反复权衡利配网,最终确定的方案仍维持了十元帅、十大将的对称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五位大将的讨论名单中,出现了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周纯全的名字。这位相对低调的将领为何一度被考虑授予大将军衔?这背后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缘由。
周纯全将军虽然在后世知名度不高,但他在革命早期的某些关键时期,其资历和地位实际上远超许多同级别将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在1935年著名的沙窝会议后,十大元帅中有九位的政治地位都不及周纯全。这是因为当时周纯全作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当时除朱德元帅外,其他九位后来成为元帅的将领都尚未获得这一重要职务。由此可见,周纯全在红军时期的政治资历确实非同寻常。 要理解周纯全资历的分量,需要了解政治局委员的特殊地位。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标准来看,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即相当于副国级领导干部,而若担任政治局常委则属于正国级领导。从这个角度来看,周纯全在红军时期的政治地位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开国上将,甚至超过部分大将。因此,在1955年授衔时将他列入十五位候选大将名单实属情理之中。不过随着大将名额最终确定为十人,周纯全与萧克、张宗逊、王震、宋任穷等同样资历深厚的将领一样,最终仅被授予上将军衔。 周纯全1905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湖北红安,这里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革命老区。1927年11月,年轻的周纯全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由此踏上革命道路,并逐渐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将领。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中,他因伤失去一只眼睛,却依然坚持战斗和工作。然而,由于红四方面军内部复杂的历史原因,特别是受到张姓领导人的牵连,周纯全的军旅生涯遭遇重大挫折。1932年,时任中央保卫局局长的周纯全在执行任务时,受命错误地逮捕审讯了徐向前元帅的妻子程训宣(后不幸遇害)。这一事件不仅造成了他与徐帅之间的隔阂,也成为其军旅生涯中难以弥补的遗憾。 尽管这一事件未被单独追究,但结合其在红四方面军的特殊背景,周纯全的后续发展明显受到影响。他逐渐被调离一线指挥岗位,转而主要从事后勤保障等幕后工作,失去了许多展现才能的机会。与众多战功显赫的开国大将、上将相比,其军事成就确实略显逊色。若以红军时期的职务级别来衡量,倘若没有红四方面军的特殊经历,或者避开那些敏感事件,周纯全的军事生涯很可能会更加辉煌,获得大将军衔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然而,周纯全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功不可磨灭。作为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他负责指挥我军规模最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更被彭德怀元帅亲自点将,出任志愿军后勤部政委。面对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和漫长的补给线,周纯全创造性地组建了两万余人的运输团队,建立起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创新了分段运输夜间运输等战法,确保前线将士的粮弹供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周纯全将军卓越的后勤保障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的进程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位独眼将军用他的智慧和汗水,为人民军队和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布于:天津市第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