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广源优配,青岛农商银行发布半年报,“稳中向好 进中提质”的成色再度彰显出这家地方法人银行在构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生态的道路上正“稳健疾行”。
上半年,青岛农商银行坚持稳健经营,积极推进各项业务转型与创新,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4亿元,增幅5.22%。
支持实体经济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和灵活性, 深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篇大文章,频频落地多个全国、全省首单、首笔业务,服务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资产质量方面,青岛农商银行统筹促发展与控风险,实现了资产质量和成本管控效果双优化。截至2025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实现“双降”。
在宏观经济承压、利率市场化深化及金融科技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找准定位,通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破局突围,既是对其专业能力的重大考验,更是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的历史机遇。
缘于此,从某种意义而言,作为长江以北第一家A股上市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半年报为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路线图”。
这份“路线图”的背后,是青岛农商银行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的恒志与恒心;是深耕区域经济,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坚持与坚守;是紧紧把握数字化浪潮新机遇,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打造农商银行数智赋能标杆银行的毅力与耐力。
小块头的“大力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中小银行要立足本土,开展特色化经营”,本质上是引导中小银行通过特色化经营加速培育差异化竞争能力,实现自身更高质量发展,进而更好服务区域经济。
青岛有着鲜明的开放特色,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与全球700多个港口、110多个城市开通了海运、空中航线,与230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青岛口岸进出口约占全国的5%。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青岛农商银行用深耕20年的执著,成为青岛金融机构及全国农信系统中跨境金融领域的佼佼者,更好地服务了青岛开放型经济,小块头彰显出“大力量”。
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农商银行服务外贸企业客户数量达1.35万户,占全市外贸客户总量近50%;上半年实现外汇交易量354亿美元,同比增长9%。
不止于规模广源优配。
截至目前,青岛农商银行已连续11年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A类行、连续12年进入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100强、连续12年获得花旗银行“美元清算直通率卓越奖”。
二十年如一日,青岛农商银行以持续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助力小微外贸企业“破冰前行”。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冲击,众多青岛外贸企业反应迅速,以多元化布局、内销转型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劲的韧性和应变能力,探寻破局之道。
此背景下,加力支持稳外贸,正成为青岛金融机构的共同行动。
5月9日,在护航企业高质量出海暨开办外汇业务20周年发布会上,青岛农商银行重磅推出“护航出海 融汇全球”四款跨境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的“中巴清算直通车”为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贸易进一步降低清算成本;携手支付机构的“跨境支汇通”全面畅通贸易新业态跨境清算渠道;与中信保合作推出“银信融”为中小微企业出口保驾护航;在青岛市商务局指导下创新推出“证保车融”,助力二手车企业高质量出海。
“外汇业务开办20年来,我们秉持以金融力量赋能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念,顺应市场需求,在产品打造上不断推陈出新,全面助力外贸企业破浪出海。经过20年的打磨,我们‘速度快、费率优、产品全、服务周’的跨境金融产品优势得到客户一致好评,这是我们坚守的初心和继续砥砺前行的动力。”青岛农商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耕本土的创新之道
在当前内外部环境下,影响银行业经营的变量和因素较多。从银行体系内部来看,净息差压力、客户需求增速放缓、银行间竞争加剧,让中小银行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面对环境的纷繁变化,如何主动求变,寻求破局之道?
青岛农商银行的答案是:深耕本土,积极挖掘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跳出传统信贷模式,通过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将更多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沃土。
6月27日,在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的专业指导与全力支持下,青岛农商银行在浦发银行柜台成功完成全国首单上海清算所托管科创债券质押再贷款交易,质押科创债券1亿元。
在此前的6月23日广源优配,青岛农商银行还成功簿记发行全省首单科技创新债券,展现出其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
青岛农商银行以完善业务牌照体系为核心抓手,依托“金融市场全牌照”优势,构建起专业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矩阵。作为山东省唯一同时拥有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资格、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质的地方法人银行,青岛农商银行还具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牌照及普通类衍生产品业务资格。
凭借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与丰富的业务经验,青岛农商银行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了金融与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显著增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服务小微是地方法人银行义不容辞的使命。青岛农商银行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坚守以“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多维创新,让更多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
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青岛农商银行快速响应、精准发力、扎实开展“千村万户”“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生根。截至目前累计走访客户达14.53万人次,走访覆盖面居全青岛市第一。
截至6月末,青岛农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达1428.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0.72亿元。
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及融资成本的降低,正持续助力众多小微轻装上阵、稳健前行。
青岛农商银行还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延伸普惠金融覆盖面,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服务“三农”,至2025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591.61亿元,较年初新增67.26亿元,增幅12.83%,较去年同期多增22.2亿元,规模和新增保持全市第一。
数智向未来
金融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之快、改变行业成长生态之深远超乎想象。
2025年,大模型技术成为银行业变革与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众多银行积极投身大模型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提升服务效能与风险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加力打造数智赋能标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数智化转型的速度、力度、深度都令业内印象深刻。
今年以来,青岛农商银行落地DeepSeek等系列模型本地化部署,采用大小模型协同方式推动办公助手、合规助手、信贷助手等3大类AI智能体加速落地,在客户营销、信贷管理、风险控制、经营办公等多个领域完成验证推广,人工智能一体三翼技术体系初步成型。
2025年4月10日,青岛农商银行贵金属自营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青岛农商银行在贵金属业务领域成功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华丽蜕变,正式迈入金融科技驱动的全新发展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青岛农商银行凭借对前沿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与业务模式的大胆创新,成为山东省贵金属自营交易数字化地方法人银行的翘楚。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夯实了在“数智赋能金融服务”领域的行业地位,更为服务实体经济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效与精准度。
青岛农商银行的数智化转型还执著于“深一度”。
青岛农商银行持续推动《青岛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2023-2025年)》落地收官,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叠加效应,客群精准营销、产品多维创新、智能风险管控、高效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系统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
上半年,青岛农商银行推动企业级风控决策引擎等16个创新项目落地和见效,构建包含13个维度300项风险信号的预警体系,推动风险管理从“事后被动”向“事前主动”模式跃变;推动“智e通+小微云”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手机银行用户突破284万,小微云支付服务终端超1400台。
通过数智化,一个个利企惠民小切口也被打开。青岛农商银行建设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集成社保、农业及公积金等100余项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从“实体办事大厅”向“移动办事大厅”迁移,打通便民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三农”客户政务和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
立足主责主业,走好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向“新”向未来,青岛农商银行将不负期待!
来源:青岛农商银行
第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